站内搜索:

讲座动态|高建平:艺术的演变与艺术概念

2025年10月20日晚,应伟德体育官网邀请,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、博士生导师、深圳大学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高建平教授莅临文学院讲学,在113教室开展了一场以“艺术的演变与艺术概念”为主题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李三达教授主持,各专业师生积极参与。

讲座伊始,高建平教授从宗白华“艺术是一个可写一本大书的题目”这一论述切入,向听众推荐贡布里希《艺术的故事》这本影响力极大的作品,提出了“真的不存在以大写字母A开头的艺术这个东西,只存在着艺术家”这一观点。大写字母使艺术更有灵韵,而贡布里希的观点以破除这种“灵韵”为立场。随即,高教授梳理了西方“art”概念的来源、演变,并将其与中国“艺”“术”二字来源进行对比。

接着,高教授论述了现代艺术体系的形成。他通过巴托《归结为同一原理的美的艺术》一书,强调西方演讲术的重要性,详细讲解了“美的艺术”组合推动“艺术”与“工艺”的区分。期间,高教授列举文艺复兴时期工人行会会员、唐朝阎立本等案例,认为中西方历史上都存在着“轻艺”传统,而法国皇帝对达芬奇的重视则证明“美使艺术地位提升”。同时,“美的艺术”组合适应了专门教育机构发展的需要,也促进了新型艺术研究部门的形成。此外,高教授提到,巴托不仅列举了各艺术组合,还提出了各艺术“同一原理”,即为“摹仿”。从柏拉图的否定性到巴托的肯定性,“摹仿”是第一个“同一原理”,由此研究者们开启了寻找艺术的“同一原理”之路。

随后,高教授再次将话题带回到“Art”这一单词上,强调大写字母意味着某种神圣性。精神实体存在由社会氛围决定,Art的存在是一种现象学上的存在,依赖于社会氛围。他解释了现代美学与Art的关系,为大家讲述了艺术传统和当代意义上不同的“三分”法,并着重论述了先锋艺术带来的挑战。

最后,高教授提出了“科技会给美学带来什么”这一问题,并表达了对新美学的期待。他指出,康德的美学或许过时了,但美学没有过时,作为文艺研究者的我们,要在新时代重建美学。李三达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,并鼓励同学们勤思多问。在讲座交流互动环节,同学们踊跃发言,就“我国当代艺术史的关注点”“艺术的辨伪”“美学概念的传播路径”等问题与高教授展开了进一步的交流,高教授以幽默风趣的语言逐一解答了大家的疑问。至此,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文字:李彤

图片:吴慧轩

审核:李三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