站内搜索:

讲座动态丨史文磊 此量词非彼量词:重审先秦出土文献“数量名”结构的实相与幻象

2025年5月12日上午,应伟德体育官网邀请,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、国家级青年人才史文磊教授莅临我校讲学,在文学院101教室开展了题为“此量词非彼量词:重审先秦出土文献‘数量名’结构的实相与幻象”的学术讲座。本次讲座由刘文正教授主持,文学院师生踊跃参与。

史教授指出,和其他语言相比,现代汉语是典型的量词型语言,即量词是名词计量时必须使用的强制语法单位,典型的数量表达方式为“数量名”结构。基于传世文献的研究可见,汉语这一特征并非自古就已具备,实际上“数+个体量词+名”的结构在中古之后才逐渐形成。而基于出土文献的整理与研究,又可见在楚简中已经出现了成系统的“数量名”结构和一批新见量词,这引发了学界对于先秦时期“数+个体量词+名”结构的重新思考。

随后,史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出土文献中“数量名”结构与现代汉语中“数量名”结构性质的区别:现代汉语的量词承担计量时必不可少的个体化功能,而先秦汉语的量词则只提供特定的计量单位,和普通名词的语义属于同类。楚简“数量名”结构的功能更侧重计量,而非指称。

同时,史教授给大家展示了先秦出土文献中称数结构的使用及分布情况,提出出土文献的“数量名”结构用例远多于传世文献,且集中见于楚简,并且先秦汉语存在着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区别。与现代汉语不同,先秦汉语中,对于有边界的、可数的名词常用数词计数,而无边界、不可数的名词多用量词。

之后,史教授还谈到了“数量名”结构的指称问题,他强调先秦“数量名”结构,尤其是楚简遣册中所见的“数量名”结构,与现代汉语的“数量名”结构还存在指称功能的差异。先秦汉语的“数量名”结构,语义上强调数量,而非指称性,而先秦古书类文本中的“数名”结构具有较强的指称性,在句中可做主语,兼具不定指和回指性定指功能。随后,史教授就一些楚简中存在争议的“数量名”结构的量词,给同学进行了深入讲解。

交流互动环节中,史教授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了导致出土文献中楚简文献和秦简文献“数量名”结构差异的原因,共同讨论出土文献研究成果对于早期汉语中“数量名”结构研究的帮助。最后,刘文正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总结,至此,本次讲座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
文字:邓朝骏

图片:熊宣宣、李金定

审核:许峻玮